高中阶段学习困难程度、强度、容量加强,学习负担及重压明显加重,不可以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讲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得常识、巩固常识的能力,拟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出色教材设计》,期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你!
高一语文出色教材设计
教学目的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办法表现景物特征。
2、知道“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办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题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今天,大家一块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赏析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2、作者介绍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3、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离得远远的“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很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不需要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须“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立足小屋以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看上去“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愈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由于在山上,空气特别清爽,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写小屋和外面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面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5、写作特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子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感觉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如此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普通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6、小结
一篇出色的散文,是一个美的综合体。大家鉴赏了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趣美,即感觉到了形式外在的美,又领略到了内在的意境美。
高一语文出色教材设计
1、常识与能力目的:
⑴掌握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征和用途。
2、过程与办法目的:
掌握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⑴知道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特点。
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什么样的校风、学风。
知道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特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一课时。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1、导入
过去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如此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2、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3、解题
从题目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4、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进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很多逻辑学者。
5、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6、课文剖析
1、考虑: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什么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目前哪儿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深?请携带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与板书配合总结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收罗大梨、大石榴,与孩子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法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便。
4、对专业理论的独到见解:
枯燥的知识──他感觉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生日;林国达去世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哪个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如此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领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口头作文练习: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征。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目前大家的脑海,就会有微笑不由自主的挂上大家的嘴角。
7、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高一语文出色教材设计
1、预习目的
了解文章,知道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汇。
2、预习内容
(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那作者流露了什么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期望呢?
(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看法?你的怎么看是什么?
课内探究学案
1、学习计划
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念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怎么看,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类问题提源于己的见解。
2.可以用我们的语言讲解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意思;通过活动体验,掌握用对话的方法与爸爸妈妈、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交流。
3.了解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题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领会爸爸妈妈对儿女的理解。
2、学习过程
探究一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有什么生活难忘的体验?
2、回忆交流爸爸妈妈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
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是什么原因什么?
探究三
看了文章将来,结合我们的生活领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有兴趣?
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生的雄心和梦。”依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高一语文出色教材设计
学习计划
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征。
作者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XX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XX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XX年去彼得堡,拜见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XX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2月革命、10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诗作,以抒情的方法,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2024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4年出版了哄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教学过程
1.你能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分析:叙述了母狗生子、失子和念子的一天。
2.文中处处都能体现母狗对小狗的爱,让大家来剖析一下吧!
剖析划线词或句子的表达用途
01.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分析: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02.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我们的主人……
分析: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很难舍弃的焦急之情。
03.它感觉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分析:月牙儿是美的,我们的小狗也是美的。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4.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分析:用金色的星星比作眼泪纯洁而晶莹,愈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
3.文中除去母狗,还出现了什么形象?
分析:还有主人和大家。
4.主人和大家对母狗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分析:主人和大家都是:残忍,无情无义的。如:主人板着脸,把小狗抓来,塞进了一条口袋。大家嘲弄地向它扔石头。
5.小结
写母狗的遭遇和悲痛,写大家的冷漠和残暴,事实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诗人表现出对母狗的真挚的爱,也寄托了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总结
诗的艺术特征
诗人善用对比,使对立的形象愈加鲜明。
笔触细腻的刻画了母狗的形象。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巧妙插入两处景物描写,以哀景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
训练
1.第一二节写母狗得子之喜,联系起来看,两个表时间的词有哪些表达用途?
分析:“早晨”“和黄昏”两个词汇,突出母狗舔小狗的时间之长,充分表达母狗的爱子之情。
2.结合语境说说“踉跄”一词表达了母狗什么样的心情。
分析:表达了母狗失去狗崽的极度悲痛之情。
3.母狗看着高空,发出悲鸣时,月牙儿有什么样的表现?
分析:细细的月牙儿“溜过天顶,偷偷躲进田野和丘陵”。
4.月牙儿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分析:“溜”“躲”两个动作活画出深受感动的心情,十分传神。圣洁的母爱感天动地,月牙儿如何忍心看下去呢?